近期,一则 “中国银行决定收购派币” 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,让不少怀揣暴富梦想的人蠢蠢欲动。然而,这不过是一场毫无根据的谣言,背后隐藏着虚拟货币交易的重重风险与陷阱。
中国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,严格遵循国家金融监管政策。我国早于 2021 年就明确规定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严禁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其提供服务。在此背景下,中国银行绝不可能涉足派币这类虚拟货币的收购业务。从货币发行机制来看,我国货币发行唯一的合法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,派币这类虚拟货币既无国家信用背书,也未获官方授权,与人民币不存在任何兑换或关联关系,其所谓的 “价值” 完全是空中楼阁。
派币自推出以来,就因诸多可疑行径备受质疑。其 “拉人头” 的扩张模式与传销高度相似。用户通过邀请新人加入来提升所谓的 “挖矿” 算力,上线从下线的参与中获取利益,形成复杂的层级关系。据调查,派币中文网的工作人员曾明确表示,可通过层级关系赚钱,诱导用户大量拉新,建立联络群,待所谓的 “场外 OTC 交易” 开启后,从中获取担保费用。这种利用新用户资金维持运作的模式,一旦新用户增长乏力,资金链必然断裂,绝大多数参与者将血本无归。
从市场实际情况看,派币从未在任何正规、受监管的交易所上线交易。网络上流传的派币交易平台,多为非法搭建的钓鱼网站或不受监管的地下交易场所。在这些平台上,交易安全毫无保障,用户不仅可能遭遇价格操纵、交易欺诈等问题,还极易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陷入电信诈骗的泥沼。此前,就有大量案例表明,参与派币交易的用户,其银行卡被冻结、资金被盗取的情况屡见不鲜,更有甚者因卷入非法资金流动,面临协助调查甚至刑事追责。
面对 “中国银行收购派币” 这类谣言,广大群众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。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不仅扰乱经济金融秩序,还会滋生赌博、非法集资、诈骗、传销、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。普通投资者应认清派币等虚拟货币的本质,远离非法金融活动,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,如银行存款、国债、正规基金产品等,切实保护自身财产安全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对未经官方证实的金融信息,切勿轻信、盲目跟风,以免成为虚拟货币骗局的受害者。